众所周知,酒是一把双刃剑。合理饮用有养生保健作用,过度饮酒则会给人体带来伤害。所以科学地把握酒量,是决定酒对人体“正、负”作用最关键的因素。 1.决定适宜酒量的依据。 根据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对酒的接收能力、分解能力、排泄能力及酒精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影响情况为依据,并结合人的经验酒量及实际感受而制定的。 2.酒在体内是如何进行代谢。 酒入体内,20%由胃吸收,80%由肠吸收。吸收后,随血液到达肝脏。肝脏具有两套代谢酒精的机制。一套是酶机制,即通过乙醇脱氢酶将酒精变为乙醛,经乙醛脱氢酶最终将其变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种机制处理了体内80%的酒精。另一套机制处理10%左右的酒精。余下的乙醇,通过肾脏和肺排出。此外,汗、泪、胆汁、唾液也有极微量的排出。 3.人体酒量大小主要取决的因素。 肝脏的解酒能力主要取决于两种酶,即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体内这两种酶多,表现为“酒量大”,反之则“酒量小”。一般情况下,前一种酶的数量差异不大,而后一种酶的数量则因人而异,差异较大。 4.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倡导的适宜饮酒量。 男性饮酒量每天不超过30克,女性饮酒量每天不超过15克。 5. 2007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适宜饮酒量。 男性饮酒量每天不超过25克,女性饮酒量每天不超过1 5克。 6.近期中国医药卫生相关部门倡导的适宜酒量。 男性饮酒量不超过20克,女性饮酒量在10~15克之间。 7.计算酒精量公式。 酒精量(克)=饮酒量(毫升)×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比如,一瓶500毫升52度的白酒,所含有的酒精为:500×52%×0.8=208克。 8.适宜的饮酒量倡导以“周”为计算单位。 酒精经过肝脏代谢解毒,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两次解毒之间应该休息,不能连续工作。所以以“周”为酒量的计算单位,可以有效调整肝脏,生理功能,使肝脏有劳有逸,永远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9.合理酒量。 合理酒量(毫升)=体重(公斤)×0.7÷酒的度数 10.经验酒量。 饮酒人根据多次或多年的饮酒经验,针对饮酒当时的精神状态及疲劳程度,加以适当调整的酒量。 11.大量饮酒。 男性每日酒精量大于60克,或每周酒精量大于420克;女性每日酒量大于40克,或每周酒精量大于280克。 12.少量饮酒。 男性每日饮酒量小于20克,每周小于140克;女性每日饮酒量小于10克,每周小于70克。 13.中毒酒量。 每公斤体重纯酒精超过6毫升。 14.昏迷酒量。 每公斤体重纯酒精4-6毫升。 15.每周适宜的白酒酒量。 不能超过5两,且每周最少两天不沾酒。 16.每周适宜的啤酒酒量。 不能超过10听,且每周最少两天不沾酒。 17.人老了以后酒量会减少。 年龄大了,体内水分和脂肪的比例随之下降,体内稀释酒精的水分越来越少。此外,随着人的衰老流向肝脏的血液减少,肝脏酶的活性降低,分解酒精的能力明显下降,致使酒量减少。 18.女性饮酒后血液浓度较高。 ①女性体型一般较小,体内的血液总量少,对酒精的溶解能力小。 ②女性体内分解酒精的酶也相对较少,使一些酒精还没有来得及分解就进入血液。 ③女性体内脂肪所占比例偏高,而脂肪是不会吸收酒精的。 ④酒精饮入体内约有25%在胃部吸收,而女性胃粘膜的酒精脱氢酶活性低,酒精在胃的第一通路代谢降低。从而导致男女同样饮酒后,女性血液酒精浓度比男性高。 19.在正常情况下,滴酒不沾的人也在“喝酒”。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肠道细菌,每天约可释放出30毫升的乙醇。所以,即使是滴酒不沾的人,每天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动“喝酒”。 20.正常人体肝脏每天代谢的酒精量。 大体上约为每公斤体重0.8克,即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48克以下。 21.正常情况下,饮入的酒精可以原生态形式排出体外。 酒精随血浆进入机体的各个器官以及脑脊液、尿液、肺泡,其中约有10%以原生态形式以尿液、汗腺和呼吸排出。 22.一日之内不宜喝两次以上的酒。 酒精在肝脏内代谢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天喝两次以上的白酒,使肝脏得不到休息,加重了肝脏负担,导致肝脏受损。 23.每个人的解酒能力都不一样。 因先天遗传、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饮酒时的心态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24.同一个人的饮酒量不是永远一样。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体质状况、环境状态及情绪变化中,酒量会有较大差异。 25.人的身材大小影响酒量。 身材大的人比身材小的人多一些血液,饮酒量相同时,酒精浓度在身材较大人的血液中升的缓慢一些,总浓度也比较低。从这个意义上讲,身材大的人酒量稍大一些。 26.经常饮酒会使“酒量变大”。 经常饮酒会使人体的耐受程度增高,脑部会习惯于整天浸泡在酒精里。一旦降低就会出现各种症状,为了维持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必须加大饮酒量,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其表现就是“酒量变大”。这种“酒量变大”是一种病态,是酒精依赖症的临床表现之一。 27.不顾一切的长期大量饮酒不是道德层面和个人修养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把酗酒视作行为问题、道德修养问题。当一个人喝得酩酊大醉时,往往被认为是没有修养的表现。从医学角度讲,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对酒精的“过度依赖”,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病,它是以体内中枢神经系统、肝脏等脏器的实质性损害为发病学基础。这种病态,绝对不能仅靠毅力和修养来解决。 28.对于明知“过量饮酒”有害,总强调外因不改的群体,给予的忠告。 生命是自己的。 29.酒杯的形状影响饮酒量。 由于人的“垂直水平视错觉”,在观察同等长度的垂直和水平线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液体的高度上,而忽略了液体的宽度。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让198名大学生和68名职业酒吧服务生分别向粗矮的平底大玻璃杯和高脚杯中倒入1.5盎司的雪碧,结果发现,大学生平均向平底杯中多倒了30%,职业服务生多倒了20%。研究人员又让大学生在倒前反复练习,结果他们仍向矮杯中多倒了26%,而职业服务生,在“从容不迫”的情况下,多倒了10%。
转载注明:华夏藏酒网(www.hxc9.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