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酒与医疗作用 |
|
时间:2013-07-30 11:39:56 | 来源:华夏藏酒网 | 点击:1744 | |
葡萄酒与“法兰西怪事” 法国人的饮食中动物脂肪含量高,胆固醇摄入量打,而法国人吸烟嗜酒成性。1970年,法国人均葡萄酒的消费量为108L,相当于平均每天要喝300mL,这还是按总人口计算的平均值,如果不把儿童计算在内,数字将更大。法国人的人均葡萄酒饮用量居世界首位,由此似乎可以认为由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因素,法国人应该是一个有健康危险的群体。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进一步研究表明,比起那些正常饮食中部包括葡萄酒的人来说,进餐中饮用葡萄酒的法国人的心血管疾病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低。这些就是所谓的“法兰西怪事(The French Paradox)”。 “法兰西怪事”引出的结论是:法国人与英国人和美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相同,显著区别是,英国人爱喝一种叫威士忌的蒸馏烈性酒;美国人则爱喝啤酒,人均啤酒消费量居世界首位;法国人则钟情于可口好喝、并带有浪漫色彩的葡萄酒。显然,差别和起作用的都是葡萄酒。 美国政府与1995年6月将《葡萄酒的保健效果》研究课题列入200万美元的国家预算。各国政府历来都是指责过量饮酒的危害,而由政府出资将酒的正面效果作研究课题则是从未有过的。在美国短短的二百年历史上,就有过长达13年的政府禁酒。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斯特德法”,明令禁酒,只允许少量的葡萄酒供“医疗和宗教使用”。直到1933年1月,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后,才废除了禁酒令。时间的流逝,不仅会改变人们的观念,也会改变政府的行为。在美国政府出资研究葡萄酒的保健效果后,英国政府也提出要提高推荐饮酒量上限。世界上已开始承认适量饮用葡萄酒的保健功能。 大量病理学研究资料表明,适量饮酒能降低死亡率和心脏病的危险。适量饮用葡萄酒具有良好的预防性疗效,特别是在减少冠状动脉疾病方面尤为显著。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目前已经破解了“法兰西怪事”之谜,即葡萄酒中含有可抗癌的抗氧化剂—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可以使抗癌疗法(如化疗)中能够保护癌细胞的蛋白质失去活性。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NF-卡巴粒B的蛋白质,能够使肿瘤细胞即使在化疗中也可以存活下来,如果将NF-卡巴粒B抑制,则癌细胞便可在化疗过程中彻底被杀死。而白藜芦醇正是通过使NF-卡巴粒B这种癌基因丧失灵活性而达到抗癌的效果的。发现白藜芦醇的作用机制对人类将它开发成抗癌药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 1992年在商业葡萄酒中首次发现白藜芦醇。同一年,科学界也确认了葡萄酒中存在着白藜芦醇。1995年,日本山犁大学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确认该成分多存在于葡萄果皮上,通过浸渍于发酵(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进入酒中。白藜芦醇带有的葡萄糖配糖体称作云杉新甙,是中药“虎杖根”的主要成分,云杉新甙在肠道内分离后称为白藜芦醇。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平均为1mg/L,白葡萄酒中则约为0.2mg/L。据报告,1.2mg/L的白藜芦醇可使血小板凝集的抑制率达到80%。血小板在体内凝集后会造成血栓病,如果能抑制这种凝集率,就可预防血栓病。由于葡萄酒中含量有白藜芦醇和水杨酸等都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功能,因为,经常饮用葡萄酒能预防血栓病。 白藜芦醇在葡萄酒中的含量根据葡萄酒的酒种、葡萄品种、产地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就其总量而言,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加强葡萄酒。作为葡萄酒的一种功能性成分,白藜芦醇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它的抗氧化特性。具体来说,白藜芦醇对人体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抗菌作用:葡萄浆果受到葡萄霜霉菌侵染后,离坏死区较近且没有受到侵染的部位,白藜芦醇的含量很高,能有效地抑制坏死区的扩展。 此外,白藜芦醇还具有防止冠心病、高血脂症、抗氧化、扫除自由基、抗血栓、抗炎症和抗过敏等作用。 而事实上,白藜芦醇只是葡萄酒中多酚类物质的一种。在葡萄酒中,原花青素是另一类主要的多酚类物质,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是近年来不断研究开发的一种极强的体内活性功能因子。已有实验表明,原花青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能是由于这类物质分子中具有多电子的羟基部分,8个酚羟基(儿茶素)均与双键共扼,为氢原子的给予体,且芳环上的共扼双键使电子在分子中稳定,两个脂肪族羟基提供良好水溶性。正是分子结构的这些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氧性。 葡萄酒与解除“应激” 应激是心理学和生理学名词,是指任何可以扰乱机体功能的紧张因素和干扰因素。物理应激,如冷、热、噪声等,可引起人体的各种生物学反应;心理应激,如挫折、剥夺、冲突等,可引起心理防御反应。多数情况下,以上两种类型的应激可同时存在。应激可导致多种行为模式,其中一种称为A型行为模式,其特点是缺乏耐心,总感到时间紧迫,拼命地竞争,心中只想到职业以及有关的期限要求。有报告说,这种行为模式的人为冠心病高发人群。更有研究证实,应激是导致人体内产生氧自由基的主要原因。 人应付应激的能力曾是心-身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一个人能否成功地控制应激情境,对其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深刻的影响。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长期适量饮用葡萄酒,是解除应激的一种有效办法。有报告认为,饮用葡萄酒能使与应激相呼应的儿茶酚胺生成量减少,从而可以从应激状态中释放出来。因为应激是人体氧自由基增加的最大原因,所以,通过适量饮用葡萄酒来抑制和解除应激,从而使人保持心身健康。 在合理饮用范围内,葡萄酒能直接对周围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从而提高肌肉的紧张度。葡萄酒也可以对神经运动中枢起作用,给人以舒适、快乐的感觉,这一作用由于感觉反射,在饮用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不同的葡萄酒的颜色,如红、石榴红、血红、玫瑰红、紫红、黄、淡黄、绿黄、金黄等,使人赏心悦目。当葡萄酒倒入与之相适应的酒杯中,由于挥发性物质的逸出,根据酒种不同,散发出各种香味:醇香、花香、玫瑰香、麝香等。此后。舌头和口腔内的各种味觉细胞受到刺激,使我们处于舒适、快乐的状态中。这是一种精神平衡状态,使我们品尝、辨别出不同葡萄酒的滋味。所有这些感觉。使我们思维更为敏捷,判断更为准确,使我们精神愉快。 因为,对于那些由于焦虑而受神经官能折磨的人,饮用少量的好葡萄酒,即可以平息焦虑的心情,又可避免服用可能有副作用的镇静剂。 葡萄酒与我国传统医学 我国秦汉时期人托名“神农”所作的《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重要文献。该书共收载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并将药物分为三品。认为无毒的称上品为君,毒性小的称中品为臣,毒性剧烈的称下品为佐使。《神农本草经》将葡萄、大枣等五种果实列为果中上品,并记述:“蒲萄: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酒有“暖腰身、主颜色、耐寒”,“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正因为如此,人们喝酒时总以祝寿为最好的祝酒词。元朝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功效也做了介绍。《饮膳服食谱》上记载:“葡萄酒运气行滞使百脉流畅”。《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葡萄酒肌醇治胃阴不足、纳食不佳、肌肤粗糙、容颜无华”。也说明了葡萄酒有恢复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和美容的作用。 酶抑制与心血管活性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源头,血管紧张转化酶(ACE),能够将无升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Ⅰ降解为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所以ACE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葡萄籽多酚在体外能明显抑制ACE的活性。多酚还能有效的抑制人体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LDL的氧化修饰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过程。血清胆固醇含量过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一种危险因素。体内胆固醇要经过酯化后形成胆固醇酯才能有效地进行运转,这个过程是由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催化完成的,而葡萄籽多酚能够通过降低LCAT的活性来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此外,葡萄酒还有助消化、利尿、抗溃疡、减轻水肿、抗菌、抗过敏、治疗眼科疾病、促进毛发生长等作用。
转载注明:华夏藏酒网(www.hxc9.com) |
|
|
|
上一篇: 酒与烹饪 | |
下一篇: 酒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 |